射頻手術(俗稱無線電波手術)簡介
運用射頻(radiofrequency, RF,俗稱無線電波)上呼吸道組織體積縮減手術(溫控射頻),有經驗的醫師只要將導引射頻的細針插入病人鼻部、口咽部、舌根部,或扁桃腺等體積過度肥大的病灶,因阻塞所造成的症狀如鼻塞、打鼾,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,就可望獲得改善。
原理
射頻組織體積縮減手術是以細針狀電極插入組織中,再輸入射頻,利用無線電波激化組織離子產生的熱能,造成組織蛋白質受熱後凝結,並在復原過程被吸收或纖維化,因此治療標的組織體積會縮小並且變硬,而達到治療的目的。
運用及優勢
可運用於下鼻甲肥厚,使鼻甲黏膜下的組織萎縮,達到治療鼻塞的效果(但鼻竇炎及鼻中膈彎曲則否);或運用於口咽部的軟腭,使鬆弛的軟腭縮小及提高強硬度;亦可使舌根或扁桃腺體積減小,以改善呼吸道的阻塞及減輕睡眠呼吸終止症。
慢性肥厚性鼻炎若以傳統手術治療,病人得住院數天,術後還要在鼻腔填紗布,並回診清除傷口結痂;而近年流行的雷射手術雖然免住院,但傷口結痂的問題仍難以克服,有些病人術後還有流血異狀,以及疼痛感,這些都很少發生在射頻療法的病人身上。打鼾常是懸雍垂太長或軟顎太過鬆弛所致,經細針導引至黏膜下組織後,該區組織便受熱凝結,一方面可收體積減小之效,一方面因纖維化而讓組織變硬,達到治療效果。打鼾的傳統手術和雷射手術則有術後嚴重疼痛及術後流血等困擾,令病患望之怯步,也使醫師於心不忍,這些都是醫界引進新療法的原因。
手術特點
1) 多數的病人不必住院及全身麻醉,僅需接受局部麻醉,為一方便的門診手術。在經濟效益的考量上,與傳統手術互有優點。
2) 手術時間僅需15至30分鐘,過程幾無疼痛,精確而且不易出血。
3) 與傳統手術比較起來,溫控頻射是較屬於階段性(staged)手術,為求得最佳治療效果與最少術後併發症,較嚴重的病患往往需要2~4次治療。[通常一個療程為2次]
併發症與副作用
很少,鼻部術後,偶有短暫少量滲血,也極少需要清洗鼻子、去除結痂的局部治療。
咽喉在手術後,通常只有腫脹感與輕微局部刺痛,僅需三天的止痛消炎藥後便與正常一般,幾乎可正常飲食。
相較於打鼾的傳統手術和雷射手術,術後嚴重疼痛及流血的病況,真可謂天壤之別,患者的不適感得到極大的改善。而且,就目前已知的任何手術,其安全性、舒適性及便利性都是最佳的。對於年齡極端者或有全身系統性疾病者,其耐受度也極佳。
效果
1) 術後大約二到八週,待受熱凝結的組織蛋白質被人體自然吸收之後,療效會逐漸呈出來。當然較嚴重的病患往往需要2~4次治療。
2) 對於治療打鼾及下鼻甲肥厚效果極佳,成功率往往可達80%;其次是對輕度阻塞性睡眠呼吸終止症。而中至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終止症,經更進一步的分析病情,往往是併有舌後區阻塞型者,射頻體積減除手術,因其具有微創的(minimally invasive)特性,是目前能處理舌根體積過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。
3) 為了避免病友們過多的花費及過高的期望,所以須經嚴格篩選、審慎評估與充分的了解,方建議接受此項治療。
禁忌症
病人有任何植入性金屬電極者禁用(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2002/12/19公告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