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

睡覺打鼾?可別斷了氣!

淺談 打鼾 與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
在生活經驗中或電視卡通劇內都常以為打鼾是安穩入睡的標誌,其實打鼾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,更談不上享受。「夜夜高歌」者不僅干擾同室者的作息(影響別人),打鼾者本身也會在熟睡時生理上深受其害(自身受害)。
打鼾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,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(老化做用)。據統計至少有1/4的成年男性及兩成左右的女性有此毛病。然而,60歲以上的老年人,其發生率更高達五成以上。打鼾不僅會造成家庭問題、社會問題而且還是重要的醫療問題。
病因
打鼾形成的原因複雜,簡單來說,是發生在上呼吸道鼻、咽與舌根的交界處。因為這裡是呼吸道上相對較軟的地方,入睡後由於肌肉張力的降低,容易使呼吸道產生塌陷。當呼吸的氣流通過這個塌陷的狹窄處時,因受到擠壓便會產生亂流,於是發出鼾聲。人隨著年齡的增長,肌肉的控制力會足見逐漸走下坡,若再加上有肥胖、慢性鼻塞、口咽軟腭黏膜過多、扁桃肥大、舌根肥大或下頷內縮、脖子粗短等現象,則更會加重塌陷的程度。最嚴重的情形,便是一口氣過不去,產生阻塞性睡止症,也就是「暫時停止呼吸」。
後果及併發症
打鼾(snoring)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(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; OSAS)最明顯的症狀,此二者的原因與治療方式極為相似,可說只是程度上的不同。對健康影響最大的,莫過於睡眠中因呼吸道間歇性阻塞與缺氧,所以常會造成(嗆到chocking)猝醒(pavor nocturnus)及夜間頻尿、盜汗,晚上多夢睡不安穩(淺眠、睡眠片段),白天則昏昏沈沈,非常嗜睡。長久下來,更會因缺氧及高血酸現象,導致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,如高血壓、心律不整、缺血性心臟病、心肌梗塞等;神經與精神方面的問題,如焦慮、恐慌、憂鬱症、暈眩、頭痛、認知異常及白天過度嗜睡等,有的病人連在開車等紅綠燈時,便不知不覺地睡著了,使得發生意外傷害、中風及猝死的比率大幅提高。門診時也常見到慢性咽喉發炎、口乾舌麻、發聲音質改變、耳科症狀(耳悶塞漲感)、胸悶、胃(酸)食道逆流(逆流性咽喉炎)等不適。
診斷
診斷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並不困難。但病人多半不知道自己睡覺時會吵人,通常都是靠另一半或室友告知才來就診。
藉由病史詢問、問卷調查,加上有經驗的醫師視診鼻、口咽等呼吸道,並可加上內視鏡檢、鼻阻力測量及影像學檢查的輔助,大多可明確診斷。而其中最客觀且重要的工具是多重睡眠生理記錄(polysomnography, PSG),它可同時記錄病人的呼吸、血壓、心跳、腦波等與睡眠連動的狀態,對治療效果的評估也極具關鍵。
當一個人入睡時,上呼吸道的空氣停止10秒以上,即稱為一次的睡眠呼吸中止(sleep apnea),這種情況在一小時的睡眠中若超過5次,即睡眠呼吸中止率(AHI或RDI)大於5,就屬病態。依呼吸終止率的高低,可再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分為輕度、中度及重度。一旦拖到變成重度、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,便極難治愈。
治療
會打鼾的人通常較為肥胖,所以可以先考慮減重。但對於體重正常或減重成效不彰的病人,則要進一步加以治療。日常生活作息方面,應注意睡眠衛生(sleep hygiene),即避免過度勞累、飲酒及鎮靜安眠藥物等的使用。
使用內科藥物性的療法,很可惜效果不彰。除了調整睡姿外,目前僅有持續正壓呼吸術(CPAP)經世界衛生組織(WHO)証實有療效,但在臨床操作上,穿戴此種儀器仍有相當的不便,極需耐心與毅力;但中度至重度的患者仍應有試用的準備。另外,牙科類似帶牙套的舌後部空間維持器(oral/tongue device)或正腭手術對部分病人來說也值得一試。
相對地,外科手術在治療效果與方便性上,則仍佔有優勢;對中度至重度的患者也可減少使用CPAP時的不適。其方法,包括從去除鼻息肉的鼻竇內視鏡手術,扁桃、腺樣體切除術,鼻中膈下鼻甲整型術到傳統懸壅腭咽整型術(UPPP),頦舌肌前置術(GGA)、舌骨懸吊術及氣管造口術等外;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,運用雷射(鼻甲及軟腭LAUP)或射頻無線電波 (radiofrequency, RF:鼻甲、軟腭、扁桃或舌根)來治療打鼾,恢復呼吸道的寬廣,效果不錯,儼然成為治療睡覺鼻塞、打鼾、阻塞性睡止症的第一道防線。雷射及射頻可以移除鼻部、口咽部多餘的組織,手術時間與出血的情形更是大幅改善 (但有些健保並不給付),是打鼾者的一大福音。
預後與期望
但最重要的是,因每個人的病況不同,需由醫師來判斷並建議宜採用哪種、哪些治療最合適(有時需要多”管”齊下、多方並用)。另外,要知道對於打鼾的治療並不可能讓您『根除』且永遠保持戰果,治療的目標是要讓您的症狀改善(如進步五成或以上則定義為手術成功)或儘量接近正常人的標準。切記!
有打鼾問題的病人,切莫遲疑,趕快向睡眠障礙問題專業醫師(可包括耳鼻喉科、胸腔呼吸治療科、牙科、精神科與神經科等)求助,讓枕邊人耳根清靜之餘,也讓自己重享健康及一覺到天明的滋味。較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患者,只要病人有耐心地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,絕大多數也能控制。

沒有留言: